第290章 超越时代的生产模式-《大明之崛起1646》


    第(1/3)页

      照明代工匠的传统做法,想要保证成品规格相同简直是痴人说梦。

      莫说不同工匠制出来的东西相去甚远,便是同一个工匠,心情好和心情不好的时候造出来的东西都不一样。

      便说大明装备的鸟铳,说是发射三钱铅弹,但到了具体士兵手中,从两钱八分到三钱两分的都有,而且都算是合格品。

      火铳之间巨大的差异,迫使每一名士兵在闲暇之余都得根据手中火铳的口径自行加工铅弹,否则不是漏气便是装不进去。

      是以想要大规模列装线膛铳,就必须先提高加工工艺,具体来说,便是进行工艺标准化改造。

      没有工艺标准,各工匠之间便难以协同,更不用说下游工场制造部件由上游工场装配使用了。

      故而苏承羽才下定了决心,借大规模制造线膛铳的契机,在整个大明范围内开始推广工艺标准化。

      改变明代工匠们各自为政的习惯,将手工作坊变为真正的工厂!

      要知道,从手工作坊到具有标准流程的工厂,欧洲人可是花费了数百年时间。

      但这个转变一旦完成,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将得到极大提高,更是铺平了通向工业化的坦途。就国力来说,一个工业化甚至半工业化的国家,绝对能完虐一群农业国家。后世的英国便用殖民大半个地球向人们诠释了这一点。

      随着土豆、番薯的大面积种植,苏承羽相信,大明的粮食问题应该已经基本解决。而且随着大明日后不断向海外拓展,还能从海上贸易及殖民地得到大量粮食补充。

      具有足够的粮食,乃是开始发展工业的必备条件。

      此外,苏承羽后期规划中的那些先进装备更是手工作坊所无能为力的。

      诸如后膛装弹的枪械。制作后装击发枪所必须的雷*汞的合成方法他已经交给了宋应星,现正在赣州的实验室里试制,当然,距离能成功合成还有不小的距离。

      不过一旦雷*汞试制成功,想要制作出具有良好闭气性的后装枪,精密加工能力是最基础的。而没有完成工艺标准化的手工作坊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精度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