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赣州行-《大明之崛起1646》


    第(2/3)页

      原来这铳管上的突起是卡榫,套上套筒之后来回转动,卡榫便能卡入镂空槽中。

      这正是一支十八世纪各国普遍装备的套筒刺刀。不过在时下却是前所未有的发明。

      苏承羽在安排好铁场的事情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赣州军器局。

      即使有了水力锻机和脚踏镗床,想要在两个月之内造出三百套半身甲以及三千支燧发铳,也绝对不是苏记铁场那不到四十名铁匠和鲁宁等十多名火器工匠所能做到的。

      况且这些人还要进行新的锻机和镗床的制作,另外那八百柄骑兵剑虽然工艺不复杂,但也得耗费不少人手。

      他估计最少还需要一百五六十名熟练的工匠,才能保证龙卫军的武器装备能及时到位。

      而想要在龙南甚至在赣州短时间内招到这么多熟练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他想到了赣州军器局。

      倒不是让军器局为他制作武器装备,一则燧发铳、板甲这些新东西工艺比较复杂,又需要依赖设备,军器局不太可能在两个月内制出来。

      二则大明工部出产物件的质量之差天下闻名,工部旗下的军器局更是重灾区。工匠的工钱低微,毫无劳动积极性。工部各级官员贪污腐败,采购的材料都是劣质货。如此一来,所造的东西怎可能不烂。

      苏承羽此行是想从赣州军器局借些人来。

      工部的工匠们大多是熟手,只要给予优厚的待遇,加上严格监控质量,他们是能制出优良产品的。

      有了这些工匠,加上苏记铁场的先进设备,这才有可能达到苏承羽对效率的要求。

      赣州军器局是原赣州卫下附设的武器装备制造部门,清军攻至长江一线之后又进行了数次扩建,负责整个江西明军的武器供应。D36  9.05

      苏承羽车子停至赣州府西南的郊外,军器局便在此处。

      由于不断地临时扩建,赣州军器局占地面积甚广,但各种工坊乱七八糟地散在各处,毫无章法。一眼望去足有五六十座大小不等的工棚。

      有不少工匠、车辆等在建筑间来回穿梭。几乎所有的工棚上方都是黑烟滚滚,叮当之声不绝于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