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访谈(下)-《生于1984》
第(2/3)页
“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啊,我们有属于我们的历史,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东方特色,我相信我们的观众还是会更欣赏我们自己的电影。”
杨阑还要说什么,许辉打断她:“说到这,真的要感谢前辈们,没有这些前辈前五年的付出,观众根本不可能到院线观影,他们已经培养了一批乐于到院线观影的观众,我们要做的就是留住这批观众,并且在基础上吸引更多的观众。”
“所以,你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说了,你暂时不会拍文艺片,就是问了留住观众?”
“对!”
“可是,市场具有盲目性,如果一窝蜂的都拍商业片,我们的电影市场很难健康发展下去。”
杨阑聊开了,她觉得自己碰到对手。
早已经收起了轻视的心理。
本来嘛,她认为许辉只是那种走狗屎运拍了一部赚钱电影的小导演。
连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能有什么思想?
“你说的很对,电影产业天然就分为商业性和艺术性,我们的市场很年轻,基本上看什么赚钱就一窝蜂的往里扎,看什么类型的片子火了,就不管不顾的跟风!可你别忘了,观众的口味会有变化,我们要引导观众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观众。”
“现在国内的荧幕数量只有6000多块,全年的票房也只有不到五十亿,愿意到院线观影的观众也不多,再等几年,我们的市场应该会扩大好几倍,到时候市场会允许文艺片进驻,到那时,我相信国产电影会迎来真正的百花齐放。”
许辉有点违心的说了句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
直到他重生前的2017年年末,中国电影市场还是那B样,讲究大数据,大IP,流量艺人…
“先休息一下吧!”
两人聊了快三十分钟,唇枪舌剑,很费脑子的。
《杨阑访谈录》每期也就三十分钟左右,许辉的这期录制比较长,分上下集播出。
具体的播放时间应该是4月底,配合电影宣传。
“以前我采访过陈恺哥,他说了导演如果有一部太出名的作品,下一部作品就会很难保持平常心,你有这样的忧虑吗?”
“这个,我肯能还没有非常出名的作品出来,所以,暂时倒也没什么忧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