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群歪果仁-《三国矿业大王》


    第(1/3)页

    袁耀见到的这群容貌特异的俘兵,是一群西域浮屠(佛教徒),其中还有多名僧人。

    这群西域浮屠,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来自三个地方: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天竺。

    来自安息帝国的浮屠,以国名为姓,称安某,其首领名叫安玄,字法妙。安玄的老师安清,字世高,原是安息国太子,年轻时好佛法。老国王死后,安清放弃继承王位,出家为僧,让位于叔叔。后来云游各国弘法,于东汉桓帝年间带数十名随从到洛阳传教,并定居下来,苦学汉语,先后翻译小乘佛法三十余部。

    安玄原是安清族子,安清定居东汉后写信回国,辗转十几年后安息国王派安玄率数十人到达雒阳侍奉安清,安玄自此跟随安清生活在东汉王朝,并且于灵帝末年被授予骑都尉之职。安玄追随安清学习佛法,光和四年(181)前后,与东汉僧人严佛调共同翻译多卷经书。安清死后,安玄成为了这支安息浮屠的领袖继续生活在东汉王朝。

    来自贵霜帝国的浮屠,本为月氏国人,姓支娄迦,简称支。为首僧人名叫支谶,法号圆悟,东汉桓帝末年(167年前后)从月氏来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他是第一个将大乘佛法传入中国的僧人,也曾跟东汉僧人严佛调一起翻译过佛经。

    支谶与弟子支亮(字觉光),支亮弟子支谦(字恭明),佛教史上合称“三支”,时人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支谦后来在东吴政权担任博士,辅佐太子孙登。但此时支谦还没出生,支亮与百余月氏浮屠随侍左右。

    来自天竺的僧人以竺为姓,称竺佛某,或者竺某佛。为首僧人叫竺佛朔,法号海梦,于灵帝初年来到东汉洛阳,并定居于此翻译佛经,曾与支谶合译大量经典。

    这些僧人在中国生活期间翻译大量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佛教史上非常重要的翻译家。可惜的是,进入汉末三国战乱之后,他们大都失去记录,只有支谶后来在东吴出仕,其余人皆不知所踪。

    原来,他们都受蔽于笮融手下。笮融是汉末军阀中唯一好佛的人,这些僧人和浮屠,恐怕也只有投靠他才能在这乱世正常生存下去。只是讽刺的是,好佛的笮融,却是一个十分嗜杀,残忍的人。

    当然,袁耀前世没听说过这些人物,根本不知道他们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作用。袁耀发现这群人,之所以欣喜若狂,是因为他们都来自西域的主要国家,袁耀将来出海,需要有大批翻译人员,才能在各国之间畅通无阻,如今这群人不正是很好的外语教师吗。

    新港法庭经过调查,这群人虽然受蔽于笮融,但确实严守清规戒律,不曾参与笮融烧杀抢劫诸等恶事,因此没有加罪。

    众人获释后,袁耀亲自用斋饭宴请了安玄、支谶和竺佛朔三位宗教领袖。三人年纪皆在五十以上,其中支谶最为年长,已过六旬,须发皆白。

    见礼毕,支谶代表众浮屠感谢袁耀道:“多谢公子用心调查,公正判决,还我等清白。”

    袁耀道:“圆悟大师不必谢我,新港的法庭是公正的,即便是我犯法,一样要受惩处。既然法庭判决大家无罪,只能说明众位心中有佛,不做诸恶,与我毫无关系。”

    支谶赞道:“公子居功不傲,位高不骄,老朽更觉钦佩。”

    袁耀道:“三位大师博通东西绝学,却不幸生逢乱世,弟子深感遗憾。如果三位大师愿意,滚滚集团打算在芜湖县白马山上修建寺庙屋宇,在山下开辟良田百顷,安置三位大师与众浮屠定居、礼佛,三位大师以为如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