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少小虽非投笔吏-《明朝当官那些年》


    第(2/3)页

    他一撒手,将一袋金子仍在陈惇面前,从袋子里头呼啦啦滚出十几块金子来。

    陈惇目光一顿,捡起一块仔细端详起来。只见这金子是圆饼模样的,大小比柿饼小一圈,表面有些坑坑洼洼,但他掂量了一下,觉得纯度不低。

    上面似乎刻了一个动物,陈惇推测可能是哪个氏族的家徽之类的,这样就说得通了,其实日本在战国时代之前,一直比较流行的是来自中国的货币,尤其是宋钱,而明朝于永乐年间发行的“永乐通宝”则更是极受欢迎。是直到战国时代中期,因为各地都在混战,需要购买火枪,而购买火枪则要支付高额的货币资金,所以各个地方的大名大力的开采金银。从那时才出现了很多金银为主的货币。

    这金饼的面额打刻在表面上,上面写着“壹两”。这些金子加起来也不过就是上百两银子,陈惇眼里闪过一丝轻蔑,却听头顶上的人阴测测道:“……从现在起只要你乖乖听话,给我们带路,这些就是你的,就放你回家。回家懂不懂?”

    陈惇连连点头,看着金子露出贪婪之色,看着长刀又露出畏惧之色,让众倭寇不由放声大笑起来。为首的倭寇又拍了拍他的肩膀,露出了一副和蔼的神色:“你叫什么名字啊?”

    陈惇道:“我姓沙,名鬼子。”

    “沙鬼子?”这倭寇语调怪异地重复了一遍。

    “对,杀鬼子。”陈惇点点头。

    这首领点点头,指着河道问道:“我问你,知道常熟怎么走吗?”

    陈惇也点点头,道:“知道。”

    等倭寇的船只全部驶出来,陈惇才看到他们居然有二十多条船,每条船上约莫有二十人,也就是说,这群倭寇居然有四百人之众。

    陈惇在倭寇的船上,一边听着身后的倭寇磨刀霍霍,一边思索着下一步的方向。他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闭上眼睛,方圆几十里内的地形就在脑海中浮现。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往山村和城市相反方向带路,尽量避开人烟。

    万幸的就是陈惇曾跟随王廷走遍苏州之地,动员百姓离开,他知道哪些村镇的人走了,哪些还村镇的人还阳奉阴违抱着侥幸之心。他一路上就专门把人往没人的村镇带,而那些有人的村镇,他就让倭寇坐上大船,远远避开。

    比如在横塘村里,倭寇一声令下,众倭寇便偷偷摸摸地三人一组,呈三角形的战斗队列,悄悄摸进村去。当然倭寇不是抗日神剧里演的那样大张旗鼓的进村,他们一般是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扫荡,杀掉抵抗的人;一个是抢东西,抢金银,不行就抢米、抢肉之类的。所以他们一般都会搞的就是突然袭击,让人和粮食这些来不及藏起来,不过等他们弯着腰提着刀,轻车熟路的摸进村子里,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没人?”倭寇们在村里转了一圈,连只鸡也没有抓到:“连鸡也跑了?”

    他们在村里还是搜到了一头驴的,这头驴之所以没跟村里人走,估计是这驴犯了驴脾气,拉不走。

    然后倭寇大呼小叫起来,磨刀霍霍将这驴宰了,生火做饭,忙得不亦乐乎。吃完了饭,为首的那个很有文青气质的首领又缠绵悱恻地开始唱起了歌,底下一群没文化的附和也就罢了,首领还让翻译给陈惇听。

    陈惇一听原来是这家伙新作的诗,而内容狗屁不通,便道:“我也有一首诗。”

    这倭寇首领大概在感叹知音难得,闻言顿时大喜道:“快把你的诗词说一说。”

    只听天边“轰隆”一声,一道长长的闪电当空,陈惇心道暴雨果然来了,不知道卢镗那里如何了:“……忽见天边一闪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