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文举生们告御状-《买宋》
第(1/3)页
前文已经简单的说过了,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后,就在京城汴梁设立了登闻鼓院,规定臣民可以敲击登闻鼓告御状。
而且读书人告御状也不是没有先例的,而是有迹可循,像是北宋初年,到京城开封赶考的读书人就曾经敲击过登闻鼓,告御状,也正是这一御状对北宋朝廷的整个科举考试的格局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事情是这样的,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当时,因为主考官在考试中徇私舞弊,参加考试的读书人怒不可遏,愤怒地敲响了登闻鼓,向皇帝告御状,控诉主考官的罪行。
宋太祖于是亲自接见了那名读书人,并下圣旨重新考试,然后,宋太祖亲自对状元宋准进行面试。
说到这,需要简略的给大家说一下,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其实很有意思,怎么说呢,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的每年六月,对于全国无数的考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个紧张的季节。
因为十年的寒窗苦读,每一名学生都期望着能够高考得中,考上一个心仪的大学,然后寒门出贵子,走上人生巅峰。
因为高考就是许多人生命中最重要也是最难得的一条出路。
而宋朝也一样,也是考试,并且更严重,几乎是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当然就算不是读书人,也有考试,比如在当时你就算想要从军入伍,也要考试等等,据说,考试的过程还十分热闹,不仅有加分项,还有从军特招,而最受考生喜爱的,则是宋代的老榜制度。
大家可能要问,这些到底都是些什么鬼东西,那么不要急,接下来,作者菌可以简单的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首先,大家都知道,我国古代,最早不是科举制,而是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是继九品中正制之后,才被封建朝廷采用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
最早科举制度从隋唐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而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时期,是宋代。
之所以不是明朝和清朝,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科举制已经僵化了,靠八股文,很死板。
而宋代的科举,则很灵活,分常科,制科和武举,常科和制科是文举,又可以分为贡举、制举和童子举。
考试又分为三级:一级是由各州举行的取解试;二级是由礼部举行的省试;三级,也就是最高一级,由皇帝亲自考试的殿试。
殿试考出来的前三名,就是从朝廷,到民间都津津乐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这些程序,虽然看似很复杂,但还都是正常程序的。
当然,除了这些正常的程序,还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例外。
第一种叫行卷加分制度,说白了,就是考生要在考试之外,为自己寻找另外的加分项。
行卷加分制度始于唐代,其主要操作方法如下:考生在考试之前,提前进京,把自己平时比较好的作品写成手卷,采用各种方法,送到朝廷官员手中。
如果你的文章真的很棒,还没参加考试,朝廷的官员中就会对你有个好的印象,自然就会最终影响考官对你试卷的评判。
而行卷加分制度的最高境界是把手卷行到朝廷重臣的手中,直接就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
这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唐代大诗人王维。
据传说,王维二十岁时,进京考试。
当时送行卷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人直接行卷到朝廷最有权势的玉真公主门下,玉真公主也许诺了人家,给人家状元。
可王维同学后来居上,在歧王的安排下,通过行卷,外加自己的才艺和容貌,还有一手好琴,竟然从玉真公主手中抢来了本属于别人的状元。
第二种叫特招制度。
这个特招制度最明显的体现,体现在古代的征兵方面。
在古代,对招兵都有一定的要求,除了对武艺,箭术,骑术等设有门槛,还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考试,虽然这些标准都很低。
但是,有一种特殊的兵种却与普通的招兵考试截然不同。这种特招的兵种,叫兵样。
据说,这种制度始于宋太祖赵匡胤。
虽然我们总说宋朝重文轻武,但事实上,宋朝对士兵同样有很高的要求,从身高,到视力,到武艺等都设有必要的条件,但是,如何让地方在选兵时就能尽可能符合朝廷的规矩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