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还好自己是个穷光蛋-《逆流战国当名嘴》


    第(2/3)页

    苏秦声音都吓没了,刚才和对方瞪眼的勇气完全消失不见。

    他记忆里搜索一番,果然,就在今天上午确实有一节是剑道课。

    而且,还是不容推辞的必修课。

    哎呦鬼谷先生,你这里怎么什么都有?要不要这么博学啊。

    苏秦心里一阵哀嚎。

    ……

    说到古人上学,苏秦脑海里一些平日贮备的资料纷纷涌现出来。

    华夏民族从石器时代教孩子打猎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培养。

    在春秋战国时代,对年轻人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和章程。

    分为国学、乡学和私学三大体系。

    其中国学和乡学都是政府出钱出力官办的学府,而私学来自民办。

    国学主要设置在王都,入门条件极高,是彻彻底底的贵族学校,学员全部都是王侯太子和公卿大夫子弟。

    乡学的位置在王都郊外,门框也是不低,一般是中小官吏和有钱的商人子弟才能凭权利和金钱入驻。

    孔子曰:“不读书,无以言。”

    一个没有念过书的人,简直连话都讲不好,因为即使作为当下普通话的“雅语”,也要请专门先生来教你才行。

    所以,很多寒门子弟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如鲤鱼跃龙门,读书识字那自然是人生最起码的第一步。

    为了给这些不甘在田地和牛打一辈子交道的有志青年一个学习的机会,在各地贤达人士的倡导下,在春秋时代,各国私学纷纷应势而生。

    以自由办学,自由就学,自由讲学,自由竞争的革命性形式,让无数寒门子弟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

    孔子也是其中最大的收益者之一,据《史记》记载:青年时代的孔仲尼,经常背着书囊赶着牛车出国到各个私学留学,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聃,学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如此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才奠定他今天儒家宗师的地位。

    吃水不忘挖井人,晚年的孔子回到家乡后立刻创办了天下闻名的孔子私学,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桃李满天下。

    ……

    在课程安排上,国学和乡学教授的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而以孔子儒家为代表的私学,虽然也是六门功课,却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