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吹制-《盛唐再临》


    第(2/3)页

    这是宋人考究的结果,但是在那之前,本土烧制玻璃的技术已经失传,懂得吹制的人,自然也就极少极少,甚至于无了。

    不过,吹制琉璃的人,大唐虽然没有,但是以前的波斯却有。因为大多数琉璃器,都是由大秦、波斯产出,然后由胡商带入大唐的。波斯虽然已经灭国,但是大食拥有了波斯,阿拉伯人一定不会放弃这个堪称暴力的行当。

    所以那些游走在大唐、大食,甚至于大秦中间的胡商之中,尤其是那些贩卖琉璃器的人当中,一定会有人知道吹制的技术,亦或是知道哪里有懂得吹制技术的人。

    这些胡商,只要利益足够,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所以从这些胡商手中一定可以弄来懂得吹制的人。

    自然,这便是韦仁实来找李淳的目的所在了。

    凭韦仁实自己,暂时还没有能力找到一个懂得吹制的人。不过若是李淳在这件事情上面花费些些心思——甚至不必花费心思,只是一句话交代下去的事情——那便是一定能够找到的。

    至于退火,古时本土琉璃器无法实用的原因,就在于没有退火这一道工序。

    玻璃在成形的过程中,由于玻璃液的特质,会导致它内外层总存在着一定的温度差。这种温度差在玻璃制品中形成相应的应力。

    由于局部的、不均匀的应力的存在,使得制品的强度减弱。

    退火的目的,就是使制品内的应力减小到可以容许的程度,能够极大的提高玻璃的强度。

    将吹制之后的玻璃器置于退火窑中,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通过退火温度范围或以缓慢的速度冷却下来。经过这到工序之后,玻璃器便不会出现这种“沃以热酒,随手破裂”这种情况了。

    倘若做出的玻璃能兼具本土玻璃的色泽光鲜好看,又能兼具西方玻璃的实用性,那不愁卖不出去。

    加之,西方烧制琉璃器用的原料是天然石英,其本身就不少找,开采起来又不容易,所以本身从大食过来的琉璃器成本就很高,在其本土也卖的很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