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荀彧,字文若,颍川人氏,年二十七岁。 他出身于颍川四姓之一的荀氏家族,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 荀淑有八个儿子,也都闻名于当世,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就是八龙之一的荀绲,而他的叔父,则是曾为司空的荀爽,而今被董卓强行征辟,在丞相府中效力。 永汉元年,汉帝刘辨登基。 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就是掌管皇帝笔墨纸张等物品的官员。 不成想九月,十常侍为祸朝纲,董卓入京,废汉帝刘辨。荀彧立刻就觉察到局势不妙,二话不说便弃官归乡。 回到老家之后,他就找到了家中父老,言:“颍川是四战之地,今恐天下有变,颍川势必会有波及。所以,还请尽早离去,千万不可在这里久留。” 然则,乡人怀念故土,不愿离开。 无奈之下,荀彧只好带着宗族,前往冀州避难。 不久,董卓讨伐战就拉开了序幕…… 从一开始,荀彧就不看好这所谓的联军,认为难有作为。 但他还是决定,随袁绍在暗地里观察。 经过这半年多的战事,荀彧发现,袁绍不是成就大事的人。他正准备返回冀州,却偶遇同乡郭嘉。并且在郭嘉的劝说下,荀彧继续留下,观察曹操,并颇为赞同。 今日诸侯议事结束,荀彧已作出了决定。 他找到了郭嘉,对郭嘉说,我想和曹公见一面。 郭嘉对此自然不会拒绝,甚至他觉得,荀彧才学远胜与他,更想要把他留在曹操身边。 而曹操,对荀彧也不陌生。 在大将军府的时候,曹操就认识荀彧的叔叔荀爽,并通过荀爽,和荀彧有过交道。 他非常清楚,荀彧有王佐之才。 所以当他看到荀彧的时候,整个人都呆愣住了。 等荀彧说完,他才算是反应过来,哈哈大笑,上前一把拉住荀彧的手道:“若得文若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荀彧,却笑而不语。 待激动过后,曹操稳住了心神。 三人分别落座之后,荀彧就问道:“今彧前来,是有疑问,想要请教曹公。” “文若休要客气,但问无妨。” “今日,袁绍在大帐中所言,彧亦闻之。 敢问曹公,如此局面下,有何打算?” 曹操听闻,不禁苦笑。 “不瞒文若,你来之前,我正为此苦恼。 先前,操以天下苍生为计,不惜妻子涉险,投奔联军。可是这些日子下来,却心灰意冷。诸侯各怀心思,不肯尽力。原以为本初有大志向,却不想他亦另有图谋。 虎牢关一战,群雄止步。 荥阳城下,八千颍川子弟尽没,更使得董卓气焰嚣张。 操闻董卓现正欲迁都长安,洛阳繁华,尽毁于一旦……操,实心痛之。 然操而今,兵不过三千,将不过数人。纵有心杀敌,却苦于无力,故欲退出联军。” 荀彧听了这番话,大吃一惊。 “曹公,万万不可!” 他站起身来,大声道:“曹公千万不要在此时退出,否则必前功尽弃。” “文若此话怎讲?” 荀彧深吸一口气,道:“董卓残暴,已超出常理,故而早晚会因祸乱暴毙,难有作为。 公实力弱小,若与董卓为敌,不异螳臂当车。 然越是如此,公就越不能退! 此次诸侯讨伐董贼,结果却徒增笑柄,为天下人所耻笑。袁本初空有名望,然私心太重,根本无法号令群雄。诸侯避战,不肯尽力,方使得董卓接连取胜,气焰熏天。 唯有曹公,自投奔以来,不予余力,奋勇争先。 扈城亭虽三战三败,却犹自不肯气馁,而后一战功成,为天下人所称赞。此前十里铺上,又是曹公不顾危险,率部驰援公孙瓒,身先士卒。后断后压阵,抵御董卓虎狼之师,乃真豪杰也。而今,成皋诸侯提起曹公,又有哪一个不是交口称赞?” 曹操听罢,心里美美的。 不过他脸上仍旧是一派淡然之色,轻轻摆手道:“文若,此非我之功也。” 荀彧却正色道:“曹公,此时此刻,绝非谦让之时。 公不闻:行百步者半九十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