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狸猫换太子,金丝雀卦象,「龙章凤姿」命格-《逢凶化吉,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1/3)页

    帝京。

    第二天,大清早的功夫。

    新鲜出炉的大炎邸报就被士子和百姓抢夺一空。

    两个偌大的标题无比醒目。

    第一个是魔国大军多线直逼边境,大炎多城惨遭屠戮,三教各大势力派出顶尖修士镇守长城,大炎新一代圣贤齐行砚,担任天玄洲镇守使,掌边境六洲政务,领天子配剑,牧守天玄,不从者可斩立决。

    镇北王与冠军侯在西北响应配合,皆听候差遣。

    具体伤亡数字,没有统计出来。

    或许说,是没有人敢暴露出来。

    触目惊心的数字会深深刺痛不少还沉浸在盛世之中的人们。

    好在最为关键的几处长城关隘没有沦陷,玉禄关位列其中。

    事实上,有边境小镇百姓驻守的地方,基本都没有沦陷。

    反而是那些兵强马壮的军镇,一个个的沦陷,无法抵挡地府大军。

    地府之中,地位森严,弱肉强食,强者为尊,有十大种族,此次参与入侵大炎的起码有一大半,已知的军情中,出现了不少妖魔邪祟修士,譬如:残忍食人肉的男女罗刹,百鬼夜行、操纵百鬼夜行,鬼轿行走的浮空城,以尸骨为肉身的邪祟,断头仍能行走的诡异人族。

    这些消息,无疑是让局势更加严峻。

    第二個消息,则是更让人们震惊。

    大冥女帝提出了退兵的唯一要求,那就是和亲。

    需要淮安王入赘大冥,在魔国为婿?

    大炎太祖英明神武,自他横空出世以来,大炎以武立国,扫平八荒,统一四海,夺中土天命,近百年,才逐渐以儒治国,开辟盛世。

    曾几何时,都只有其他小国派出公主和亲,维持与大炎的关系安定。

    哪里有大炎入赘给圣冥为婿的先例?

    割地赔款,那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此乃奇耻大辱!

    如今大冥女帝抓到了罪魁祸首,同时将违背命令的地府修士枭首,也算是给大炎王朝最大的面子,而且凶手的确不是大冥女帝的人,而是地府的修士。

    地府不完全受到大冥朝廷的管辖,地位等同三教,两者没有直接关系。

    当然,这些举措是不是假惺惺,别有用心,也不清楚,至少明面上人家做的仁至义尽。

    有聪明人发现,这个大冥女帝的心思手段超过了历代大冥国主。

    从圣冥出兵开始,魔国一直处于战争舆论的顶端,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

    原本就是大炎趁着魔国内乱,然后西北大军偷袭南部诸州,给他国造成了损失。

    人家镇压了叛乱,回过头来算账报复,也算合理。

    而且大冥女帝还约束军纪,处置了手下人,并且道歉,让大炎无法谴责魔国。

    还提出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只要你大炎朝廷答应和亲,将太子入赘过来,那我就不追究你偷袭的事情了,我立马退兵。

    这件事情,于大炎朝廷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了。

    大国之间就是看做法,只要面子上大家都过得去,一切好说。

    毕竟打仗这种事情,大家都不想打,杀敌一千,自损三百,很容易让其他国家渔翁得利,你给我一个台阶,我就给你一个台阶,如今魔国的确给了台阶,而且给的台阶很大。

    都自己杀自己人了,这面子足够平息国内的大部分民怨。

    最后以和亲收尾,那日后还是井水不犯河水。

    但唯一的要求,却让内阁开了好几天的会,至今没有结果。

    皇宫内阁大堂,金碧辉煌。

    诸多内阁大臣皆是无奈,王和甫正襟危坐在官邸桌案之前,手持朱砂笔,有些皱眉,不断沉吟思考。

    和亲?

    倒不是说和亲丢人,而是大炎王朝与魔国和亲这事,他从来没有想过。

    大炎王朝也从来没有和亲给别人的例子,哪怕是公主,郡主。

    只有他国送人进来。

    百姓会不会反感这种事情?这是第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就是魔国自己砍自己人,这成本很大,毕竟有句话叫做帮亲不帮理,除非影响太大,不然的话,不可能自己砍自己人。

    以后这些圣冥将士们岂不是要寒心?

    这事站在大冥女帝的立场来看,哪怕她不杀自己人也没错,毕竟又不怂你,对方站在有理的一边,是大炎挑事在先。

    可大冥女帝选择将自己人杀了,给大炎王朝一个台阶,不惜得罪地府势力,这面子很大,自降身份都不足为过。

    然而所做的这一切只是为了和亲而已。

    有些古怪。

    如果说魔国这样做,然后索要一些其他好处,他都觉得没问题,仅仅只是和亲,就有些古怪,不是有些,是真太古怪了。

    不是说和亲难,而是和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站在内阁和朝廷的立场和角度来看,和亲无非是挑选一位皇子送过去入赘,打破了大炎不和亲的传统,损失了一些面子。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损失。

    还有就是,这个皇子的身份有些特殊,乃皇帝看中的太子人选。

    还没有正式立储,但基本上是板上钉钉了。

    “王公,考虑的如何了?”

    率先开口的,是一位气质儒雅的绯袍中年男子,他乃是文华阁大学士,兼任户部尚书的杨靖羽,也是内阁重臣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