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由于自己的心慈手软,对兄弟们过于呵护,并没有进行削藩,所以藩王,尤其是拥有大量兵权的八大塞王的势力逐渐壮大,渐渐有了尾大不掉的趋势,几乎等同于过去的晚唐藩镇。 这一点,朱标认为是很符合逻辑的,因为他这个人,确实在决心上,跟能够改换天地的父皇比不了,很多事情,朱标都会选择徐徐图之,或者说,他本来性子里就有几分柔弱,是个平和之人。 而在登基后,朱允炆下了狠心开始削藩,在削了几个藩王以后,眼见有的藩王被逼阖府自焚而死,燕王朱棣内心极度恐惧,于是起兵反抗,并联合了与他关系密切的李景隆。 在未来已经继承了曹国公之位的李景隆,估计这时候要么带兵驻防宣府、大同,要么就是驻防辽东,与北平很接近,而李景隆与朱棣相约起事之后,因为双方的兵力和将领差距,在明军主力的步步紧逼下,朱棣与李景隆一方屡败屡战,最后,明军兵临北平城下,李景隆迫于巨大的压力,开城投降,朱棣或是被俘或是自戮,这次藩王之乱就此平息。 但此次平乱,也耗空了国库的钱财,于是,为了充实国库,朱允炆下令搁置海禁祖制,通过下西洋活动,来获取钱财。 朱标思量片刻,觉得真相应该就是如此,反而认为,朱允炆虽然心狠,但作为“永乐帝”的他,似乎干的也不是那么差?毕竟,大明封了这么多藩王,虽然朱元璋最初的打算,是屏藩卫国,但藩王制度,如果从历史上来看,确实没起到过什么稳定的正面作用。 当然了,朱元璋也考虑过这一点,所以大明的藩王,都是只有军权和名义封地的王,而非汉晋时期财权、军权、行政权、司法权一把抓的那种诸侯王。 饶是如此,朱标其实站在未来皇帝的角度,还是觉得,藩王制度或许两三代人没什么问题,但时间久了,后代的藩王能力不行了,其实起不到屏藩卫国的作用,反而这些拥兵自重的王爷们会对皇权造成威胁。 所以,从长远来看,削藩其实是大明未来必然要走的路,只是看这第一刀,是谁砍下去,砍到谁的头上而已。 而削藩,也肯定难以温情脉脉。 藩王们很难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甘心沦为富家翁。 到时候,爆发藩王之乱,几乎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就在朱标沉思未来的事情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而他书房的门,这时被用力地推开。 “太子殿下,不好了,燕王在大本堂把允炆给堵住了!” “你说什么?” 朱标几乎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这叫个什么事? 老四今年都26岁了,是好几个孩子的爹了,还能干出来接孩子放学,顺道在学校门口堵其他小朋友的事情? (本章完) epzww.com 3366xs.com 80wx.com xsxs.cc yjxs.cc 3jwx.com 8pzw.com xiaohongshu.cc kanshuba.cc hmxsw.com 7cct.com biquhe.com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