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筹建太学堂诸事,徐钦早就跟姚广孝沟通过。 他实际两天之前就已知晓大概内容。 姚广孝还是接过这沓文件,并没有急于打开,而是先开口道: “此事贫僧已从东宫少詹事徐钦那里知晓一二,他的思路清晰,抓住了当前安抚天下士子们的要害。” “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是国之根本。” “现阶段筹建太学堂、大学堂,既可以改变天下读书人对朝廷的看法,安抚天下官吏、士子们的心灵创伤和情绪,也完善了科举制度,有利于朝廷的人才储备与培养。” 朱棣听罢也是点头称是。 不过,他心里尚存一点苦涩。 登基前夕,他怒发冲冠大开杀戒,实属方孝孺之流太过分,不知好歹逼他所致。 现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看来这个徐钦还真是可用之才,他不但继承了军神优点,还特别机智,能看得清形势大局。” “这方面还多亏少师慧眼识珠啊。” 见姚广孝对徐钦赏识,朱棣当然是推波助澜。 毕竟这祸是他创下,有人帮他擦屁股,他总得有所表示吧。 姚广孝闻言则微微一笑,道: “不过,太学堂、大学堂等筹建,所需金银可不是少数,而且还需要土地,人员等诸方面条件,朝廷要全力支持。” “贫僧倒是认同徐钦所奏请的内容,成立一个‘学堂筹备会’,便于统筹一切。” 朱棣仔细看过徐钦的整个计划书,他岂能不知钱粮等这些困难。 大仗下来,国库空虚,筹建中央太学堂等钱从何来? 只不过目前安抚、稳定天下士子的情绪,尤为重要。 反复平衡之下,他当然得硬着头皮。 至于以后,碰到具体困难再放缓下来,慢慢推进也不迟嘛。 “这个朕准奏,太学堂筹备会就有太子挂帅,少师为总参议,徐钦为总办,吏部、户部、工部等部门派员参与。” “如少师没啥意见,朕明日就让内阁下诏。” 对于徐钦的现代理念,朱棣和姚广孝都觉得既新颖,又实际有效,非常认同。 “陛下英明,贫僧完全赞同,只不过户部这里,应该再落实下银两才行,毕竟太学堂是中途临时追加的计划,怕他们有具体困难。” 姚广孝听得徐钦提到过具体困难,他认为筹建经费是一大难题,应提前做好准备。 第(2/3)页